大荒之丘
Prehistoric Mountains
2021-2022

唐代张躁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即将世界在画卷上展开,并与之无尽交融和互动,得以理想地呈现外在世界的物象与人内心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平衡。山水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绵延千年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今我们面对“造化弄人”又当如何溯得“心源”呢?

影像如今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艺术媒介,摄影可否也能如山水画那样成为一种超越时空局限的媒介?如果以摄影为笔墨,又该怎样去描绘当下的山水呢?在近十数年的摄影创作中,从《酷山水》、《真山水》系列,直至现在正在拍摄的《元山水》系列,我尝试通过“山水”的观看方式、哲学思考及价值观的重塑,重新审视中国的当代风景。

2021年秋天起至今,被疫情禁锢日久的我再次将“山水”的观看与思考聚焦于古代山水画大师从未涉足的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等中国西部山水,试图通过当下最高精的摄影机器和技术去回应和唤醒某种高古的山水精神,探析孕育山水宇宙观的“元山水”何以成形?怀敬畏之心,置身大荒之野, 万籁此俱寂, 天地一沙鸥, 体悟《道德经》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渺兮”这一大地精神之神秘的非物质本质所在。在“元宇宙”汹涌而至的后疫情时代,山水是否能成为另外一种出路?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之前十数年企图在被现代化和全球化席卷过的大地上寻觅山水精神显然幻灭失落;礼失求诸野,回到更原初的自然或是神话山水的所在,也许才能体悟“元山水”的元。“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不是我去表现山水,而是山水透过我来表达自身。艺术家的先祖是被自然选中的通灵者,摄影最初也被认为是招魂之术,我想也许通过摄影也能与山水通灵,为其招魂。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1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2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3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4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5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6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7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8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09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0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1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2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3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4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5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6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7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8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19 Prehistoric Mountains 大荒之丘 20